智能驾驶行业研究

2025-02-28

智能驾驶基本概念 


按照驾驶员参与程度分为L0-L5六级,中国与国际分级标准基本相同,均认为L0到L2的驾驶自动化属于辅助驾驶;L3尽管能够实现大部分功能,但其稳定性还不允许其完全脱离人类的控制;L4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则无需用户的介入,完全由系统承担所有驾驶责任。

图1: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4dd93aaa8799da72de20cd1db7622bc6.png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恒旭资本整理


智能驾驶的核心环节

智能驾驶核心模块由感知、决策、规划、控制组成,其中:

(1)感知模块:主要负责车周信息感知和目标检测。感知模块输入各类传感器的数据,输出车道线,行人,车辆等的位置和轨迹等信息;
(2)决策模块:主要负责预测车周物体的运动,评估障碍物下一时刻可能的动作,输出物体运动轨迹的预测;
(3)规划模块:主要负责计算车辆下一时刻的运动路径,规划与决策在开发环节往往结合在一起,基于感知模块输出的车周信息在神经网络训练融合,输出行动路线;
(4)控制模块:主要负责精准控制车辆按规划轨迹行驶。控制模块根据决策规划输出的路线,生成具体的加速、转向和制动指令,控制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悬架系统。
图2:智能驾驶核心模块
image.png

图片来源:恒旭资本整理


智能驾驶产业链


智能驾驶的产业链上游包括以SoC芯片和软件平台为核心的部件,中游涵盖自驾域、座舱域、底盘域等,下游主要是各主机厂车企。

图3:智能驾驶产业链上下游
0f6b4dc351e7eb29e3fb5173e1c69b17.png

图片来源:恒旭资本整理


其中,自驾域具有较高的价值增量,随着高阶智驾的发展,传感器+域控制器价值量占比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0%。

图4:智驾产业链中各组成部分的价值比例拆解f22a18dd35264f9de9b755667576d5de.png


image.png

图片来源:麦肯锡、罗兰贝格、国信证券、恒旭资本整理


智能驾驶产业链分析——产品成本拆解


目前L2++主流智能驾驶方案成本均在万元级以上,多为大算力基础,且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作为整体感知层传感器;主流方案中,L2+~L3级智驾方案的单车落地成本为1万~3万元。

图5: 典型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构成(集成式架构)36a9c8b9681d32c0cd46fb58b8fb17ff.png


图6: 行业主流方案智能驾驶落地成本14bf43ba084e77f6ff9675d35f1787a6.png


图片来源:中金公司、国信证券、恒旭资本整理



行业分析


业机会:汽车销量的主流价格带(10-30万)的高阶智驾渗透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从2023年国内标配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即导航辅助驾驶或领航辅助驾驶)车型价格分布看,因智驾方案成本等因素(城区NOA方案商成本普遍在万元级以上,一定程度上高于车企在10-30w价格带市场的智驾预算),目前标配NOA领航功能的车型大部分集中在30万以上价格区间;而从2022、2023年中国内地乘用车价格段销量占比来看,约70%的车辆销售价格带是在10-30万区间,该价格带的高阶智驾渗透率仍非常低。

图7 :中国城区NOA智驾渗透率情况(左)及对应汽车销售价格带分布情况(右)image.png


图片来源:乘联会、恒旭资本整理


行业空间:2030年国内NOA搭载量预计将突破850万辆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随着搭载领航功能车型逐渐下探到15万左右的价格区间,2024年国内NOA功能配套车型预计将突破180万辆,2030年国内NOA功能配套车型搭载量预计将突破850万辆。

图8 :NOA功能下探车型(左)、2030年NOA智驾搭载量预测(右)

image.png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恒旭资本整理


行业竞争格局:变量因素多,利好“高质+高性价比”的玩家

NOA方案仍百花齐放,尚未收敛;10-30万车型(中国车辆销量主流价格带)L2及以上的渗透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和结构性变化,高性价比的城区NOA方案提供商有望快速占领市场份额;目前NOA功能基本要20万以上。image.png


备注:R 指毫米波雷达,V 指摄像头,L指激光雷达;
图片9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国泰君安、恒旭资本整理


未来,高速NOA功能逐渐由技术驱动向成本驱动发展,主机厂在不断优化功能体验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传感器进行减配、减少对于高精地图的依赖,以更好的降低智能驾驶方案的成本。



需求端思考


C端消费者购车偏好正在重塑,B端对优质智驾服务商的需求增加

随着大量智能电动车进入市场,在行业头部玩家带领下,汽车产业生态圈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宣传强化以及消费者对驾驶辅助系统的使用和熟悉将促进智能驾驶市场日趋成熟,并对消费者购车偏好的导向进行重塑。

图10:中国用户购车时考虑的各项因素排名(左)、中国用户购车决策依据(右)eadc25a09c5e22fd47b715660ecb0f2e.png


图片来源:麦肯锡、恒旭资本整


用户心智的突破又反向促进了智能驾驶功能的普及和行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实现良性循环。智能化在购车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也促使众多汽车制造商加快了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工程投入,间接加速了行业对优质智能驾驶服务商的需求。



供给端思考


优质智驾供应商会进一步加速收敛

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结构开始由圈层分明的链式结构,向多主体参与、专业分工更加融合的网状结构方向演进,总体呈收敛态势。
智能化时代,汽车不再只是具有运输能力的机械结构,而更近似于在人工智能基础上实现自动驾驶等各项功能的电子产物。在“AI+软件定义硬件”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交钥匙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部分智驾前沿车企对于智能化功能“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的开发需求。此外,由于智能化驾乘体验正在成为衡量汽车核心能力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车企将会进一步主动穿透原有的供应链环节,更看重系统成本控制、新技术导入等方面问题,并直接与各级供应商进行深度探讨。具有垂直整合和一体化能力的供应商,将会从中受益

图11:汽车供应链关系趋势思考22bb208593ea5fcf15b6c9c4669a7402.png


图片来源:浦银国际、恒旭资本整理


网状融合的结构中,各级供应商依然存在,但相互边界变得更加模糊,与OEM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整车企业主动参与Tier1、Tier2乃至更上游供应商的直接沟通,甚至深入供应链的最上游开展合作,以缩短信息传导路径,而以智能驾驶为代表的新兴供应商话语权也得以提升。主机厂对供应商的需求长期存在,但对供应商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人才、技术、资金等),对供应商的选择成本、替换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智驾驶供应商会面临洗牌,但优质供应商有望将会进一步受益,最终收敛到几家。


未来趋势思考


智驾平权成为新趋势

自动驾驶技术正向更高级的L4级别探索,然而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停留在L2级别。L2和L3是自动驾驶等级的分水岭:L2级别只负责对车辆的控制操作,而在L3级别则要求系统不仅要控制车辆,还要负责感知车辆运行状态下的周边环境。L2级别辅助驾驶在商业化方面已经相对成熟。相比之下,高速及城市NOA等需要全面感知周边环境的自动驾驶功能,由于成本相对较高,尚未能大规模普及到中国核心汽车销量价格区间,即10-30万元的市场。展望未来,NOA功能的平权化有望发展成为新趋势。

图12:智能驾驶等级渗透方向a3fcb778bf307116f015990e11b9a3ab.png


图片来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恒旭资本整理
数据分析显示,“智能驾驶平权化”的趋势正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和实施,预计从2025年起,这一趋势将迈入一个加速渗透和发展的新阶段。就价格区间而言,目前L2+级别的智能驾驶车型主要集中在20万元以上的市场。2024年1月至11月,这一价格区间的L2+车型销量占比达到了88.6%,虽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1个百分点,但15-20万元价格区间的销量占比却显著提升,从去年同期的4.8%增长至9.6%。从市场渗透率的角度分析,10-30万元这一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价格区间内,高阶智能化功能的普及率仍然相对较低。这表明,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下放到这一核心销量价格区间,不仅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是推动智能驾驶技术普及的关键机遇。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预计未来智能驾驶功能将在更广泛的价格区间内得到应用,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

图13:L2+月度上牌销量及渗透率、智驾车型价格带分布2f3e1f0e7287892830b9292e38562f82.png


备注:高速 NOA 或自动变道辅助 ALC 功能定义为 L2+
图片来源:高工智能汽车,中保信、恒旭资本整理


投资观点


在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下,汽车价值链迎来重构,智能驾驶能力有望成为整车重要的利润池。上游技术研发的利润将向动力电池和智能科技转移,特别是自动驾驶智能软硬件将贡献更大价值,以软硬件为核心的全栈式服务将成为汽车价值溢出的核心部分,拓展为重要的利润池;中下游传统的生产制造环节价值降低,利润将从整车生产制造与销售环节,转向终端市场的用户服务,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衍生创新服务将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比亚迪近期推出“天神之眼”的智驾示范效应,对整个智能驾驶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有较为重要的推动作用。10-20万元市场是比亚迪的优势市场,目前比亚迪在该价格带内已全系搭载天神之眼C智驾系统,具备高速NOA功能,该价格带内的其他车企或将迅速跟进,以应对新的竞争。基于此,车企对能提供高阶、高质智驾方案的优质供应商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以补齐自身在这一波智驾平权大趋势下的竞争力,同时守住自身车型在主流价格带市场销售的优势地位。


建议关注拥有规模化量产、软硬一体能力、全栈自研能力,且以商业化落地为导向的优质智能驾驶供应商同时,在智驾平权、智驾方案需求逐步放量的趋势下,智能驾驶供应商的上游优质标的也值得关注。这些企业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svg>
关于恒旭资本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svg>


恒旭资本(中基协备案号:P1070270)于2019年成立。作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600104.SH)金融平台上海汽车集团金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金控”)旗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依托上汽集团整体产业优势和上汽金控高效协同赋能,恒旭资本努力为上汽集团创新产业链的发展和出行生态圈的完善做出贡献。恒旭资本股权投资板块致力于布局绿色出行、出行生态、健康生态战略新兴产业,另类投资板块重点关注光伏和储能领域的优质资产。公司愿景是让投资人获得良好收益的同时,实现环境、社会、治理(“ESG”)协同发展,并致力于成为受人尊敬的优秀产业资本和受人信赖的一流投资机构。


恒旭资本累计管理规模已超过400亿元,投资人包括产业龙头、金融机构、国家政府、市场机构等。核心团队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在项目管理、基金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主导了宁德时代、地平线、捷氢科技、通行宝、清陶能源、芯旺微、亚虹医药、帅克宠物等数十个优质企业投资,陪伴企业成长为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

置顶

尊敬的各位投资人、合作伙伴:


在您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下,恒旭资本较设立之初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为更好地满足公司业务开展的需要,我们的办公场地将搬迁至上海市浦东新区前滩大道131弄2号前滩四方城N3栋5F(地图链接:https://j.map.baidu.com/b5/x7VK)。

新的办公场地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具备更好的会议、接待、办公条件。本次搬迁有助于恒旭资本与合作伙伴更好的交流、沟通,将进一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办公效率,为持续、快速的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月29日新办公场地已正式启用,收件地址切换到新址。考虑临近春节,我们暂不举办迁址仪式,计划在后续合适时间择机邀请您莅临参观、指导。

若您有任何问题或疑虑,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电话、邮件均保持不变。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期待与您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恒旭资本

2024年1月29日